让“在线看病”更安全便捷,还有哪些事要做?******
近段时间,网络问诊的需求激增。此前,为确保初诊的科学准确,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表示“禁止互联网首诊”。如今,让互联网医疗紧急“补位”,显然是必要之举。
一来,当前实体医院的发热门诊空前承压,网络诊疗可以缓解医疗挤兑的问题,将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。
二来,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医,也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
从实际来看,开放首诊只是第一步。在过去几年,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安全讨论不绝于耳。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,让这项便民举措更加安心利民,是一个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。
对此,《南方日报》专栏作者高维发表了看法。
【栏目简介】
“学术卡片”栏目所摘选的文章,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、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(iWaes系统)、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,希望借此向广大受众传播哲学社会科学最新、最权威的研究成果。
生态环境部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******
生态环境部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
确保功能不降面积不减性质不改
本报讯 记者张维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《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《办法》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制度安排和具体工作要求,规范生态环境部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,最终目的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,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、面积不减少、性质不改变,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,保障国家生态安全。
据介绍,生态环境部主要从谁来监督、监督什么、怎么监督、监督结果怎么应用四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。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主体;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监督事项,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、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监督;明确具体的监督手段和措施,主要是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审核意见,依托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;通过信息公开、纳入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考核、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、依法依纪依规移送查处问责等多种方式,形成监督闭环,强化监督结果应用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云顶彩票地图 |